找到相关内容128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法让人生更美好

    两舌,不恶口,不偷盗。 意三善业;不贪,不嗔,不痴。 135 修行五眼,七情,五欲,六尘,六根。 五眼;肉眼简择,天眼通达,法眼清净,慧眼见真,佛眼具足。 七情;喜怒哀乐爱恶欲。 五欲;财色名食睡。 六尘;色声香味触法。 六根;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5479653.html
  • 中国佛教“心性论”研探二篇

    (体);二所颢现的相状,现象与特征(相);三作用(用)。说称此三者无限广大,故有体大、相大、用大的“三大”之说。性与情。情指情绪、情感,是人与外界接触感于事物而生起的带有冲动性的心理反映,通常指七情。佛教对七情的解释多种多样,一般来说多指喜、怒、哀、乐、爱、恶、欲。七情中包括欲,即指欲望,其实情与欲应是并立的两个概念。欲有四欲、五欲、或六欲之说,如五欲乃指“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”。即金钱欲、性欲、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0046673.html
  • 虚云和尚禅法要旨之探讨

    因为无始劫来,习气薰染浓厚,遂成习惯。世人有为道,有不为道,凡自性不明的,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。五欲就是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。由此五欲,生出喜、哀、乐、爱、恶、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,因此生死不了。讲起办道...所至。其实,真正的工夫,是痛念生死,全心在道的努力精进。并能信得此心,不被五欲七情所转,不在烦恼中过日子。能如是,才有“觉悟”的可能。  三、力行的佛教  觉悟之道既然在于行解相应,要从事相中修,摄末...

    胡健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4271148.html
  • 修学杂谈(二)

    超凡入圣啊?作为正常人,咱们正常新陈代谢,一天三顿饭,工作之余睡觉,顺应自己的七情六欲(七情者,喜、怒、哀、惧、爱、恶、欲;六欲者,生、死、耳、目、口、鼻),随顺财色名食睡。当你修到一定层次,它这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4058291.html
  • 倡导“讲经说法”之风

    从而发挥佛教的优势,庄严国土,利乐有情,这是当今佛教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”。古人形象地将这种现象概括为:“六根陷因缘之境,七情奔利害之场。盖缠其真,执缚于妄,爱恶攻内,纷华荡前,心类腾猿,身若狂象,...

    叶小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2463362.html
  • 果峻法师:佛教的社会责任——人间净土

    攀缘心,散乱心。我慢属山,地大就是众生的愚痴和执著。四大从心理来讲就是贪爱、愚痴、恨、散乱。古书说人有“七情”。《智度论》说人有“六欲”。 七情六欲就是喜怒无常的心理常态。   ...

    果 峻 ( 新加坡佛教总会副弘法主任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1773323.html
  • 《晚晴集》

    视汝,将何以堪?(彭二林) 76、子等归向极乐,全须打得一副全铁心肠,外不为六尘所染;内不为七情所锢;污泥中便有莲花出现也。(彭二林) 77、莲花种子,荣悴由人。时不相待,珍重!珍重!(彭二林) 78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2376321.html
  • 弘一大师晚晴集

    一副全铁心肠,外不为六尘所染;内不为七情所锢;污泥中便有莲花出现也。(彭二林) 77、莲花种子,荣悴由人。时不相待,珍重!珍重!(彭二林) 78、上品见佛速,下品见佛迟,虽有迟速异,终无退转时。参禅...

    弘一大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0376743.html
  • 六离合辞例释义

    rsquo;          │          │          ┌持业带数……例如‘七情’          │          │ 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3378266.html
  • 佛学与国术

    疾病,一若肉体上之风寒湿热。其病维何?即贪、嗔、痴、慢等。此贪等病,由于六根、六尘所感起之七情、六欲,其痛苦殆又甚于风寒湿热之加害肉体。佛学乃先锻炼精神使其健全,由此健全之精神,使肉体成坚固不坏。佛学上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071878415.html